快樂心理學:放慢節奏、節制欲望、尋找自我, 在遍布悲傷的世界裡, 你更該暢想喜悅

點閱:4

譯自:The joys of living

其他題名:放慢節奏、節制欲望、尋找自我, 在遍布悲傷的世界裡, 你更該暢想喜悅 放慢節奏節制欲望尋找自我在遍布悲傷的世界裡你更該暢想喜悅

作者:[美]奧里森.馬登(Orison Marden)著;孔謐譯

出版年:2023[民112]

出版社:崧燁文化

出版地:臺北市

格式:EPUB 流式

ISBN:9786263573253

EISBN:9786263573659 EPUB

分類:心理學  

馬上看!不用等預約。
借閱說明
許多人苦苦追求著財富權力,以為那就是人生的「快樂」;
有人執著於姣好的身材容貌,年輕貌美是所謂的「快樂」……

「快樂」的本質是什麼?
快樂可以是一種面對生活的方式,更無須向外索求,
奧里森‧馬登以26個篇章,開啟心中的快樂之門!

▎自我暗示=自我催眠=自討苦吃!
一個人的心態有多重要?不只是樂觀或悲觀的區別而已!
你相信有人曾因「想像力」而毀了自己人生嗎?
曾有一名疑病症患者,總是想著哪些食物該吃、哪些吃了會消化不良,外出時總要自備食物;就算天氣悶熱也不開窗,深怕自己會著涼;他時常關注最新的專利藥品和醫學雜誌,思考如何防範各種疾病;隨時想像各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……
這樣的結果就是,他大小病痛不斷,最後真的一病不起!
人們若總是在心裡設限,將自己局限在一個框架中,只會淪為「自我憐憫」這種病態思想的奴隸!

▎虛榮:人們深以為恥的榮譽
「虛榮」是人人嗤之以鼻的低劣欲望,但卻又難以真正擺脫虛榮心,
許多人為了維持表面的光鮮亮麗,付出了比實際上更多的代價,
不僅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,欲壑也因此越來越大,
當減輕了對財富、物質的渴求,你才真正成為了富人中的富人!

「皇冠在我心中,不在頭上,沒有珍珠與印第安寶石的裝飾。
這些都是肉眼見不到的。我的皇冠叫知足。
這頂皇冠,真正享受的人沒幾個。」──莎士比亞

▎朋友不只是吃喝玩樂一起嗨……
有人說朋友就像世界上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,
甚至朋友能給予的陪伴與支持、鼓勵,有時更甚於家庭、伴侶。
若是你擁有一位積極進取、自勵自勉的朋友,他便也能督促你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該怠惰;
若是你擁有一位寬和慈悲、體貼善良的朋友,那麼他的一言一行也必定時刻提醒著你,身為人應該懷有怎樣的胸襟去包容世界。
千萬別小看人與人之間所建立的真摯情誼,哪怕只擁有一位忠誠的朋友,也是世上無可比擬的財富。

「若是地獄中有朋友,我也願意下;若我隻身一人在天堂,而朋友們則在漆黑一片的外面,我也不願意待在天堂。」

【本書特色】:
奧里森.馬登在本書中談論所謂的「快樂」,以及快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,細細剖析人們感到喜悅時的心理狀態,並希望人們透過閱讀、自我暗示、摒棄虛榮心、降低物質欲望、建立友誼等方式來充實心靈,進而體會到生命中的喜悅和真諦。
 
作者簡介
奧里森.馬登(Orison Marden,西元1850~1924年),被譽為美國大師級人文勵志作家,一生著述70多部,其作品是潛能大師和成功學作家的必讀範本。代表作有《贏法,扭轉人生的32條金律》、《有過財富,但都過去了》、《奧里森.馬登談「老闆策略」》、《快樂心理學》、《當恐懼占據心靈,日常逐漸失序》、《因為進度太落後,所以需要高效心理學》、《個性磁場,締造非凡魅力》、《修養是一種優質投資》等多部經典作品,每本都深受各國年輕人喜愛。


譯者簡介

孔謐,華裔加拿大人,外籍專家、自由撰稿人。英美文學及語言學學士,企業管理碩士,輔修國際經濟與貿易。翻譯並著有《世界上最偉大的談判家》、《在組織中工作》、《無畏的希望》、《成長的法則》等書。
 
  • 第一章 從今天起學習快樂
  • 第二章 還原打亂的心靈拼圖
  • 第三章 快樂之門的密碼破解器
  • 第四章 做個向日葵小孩
  • 第五章 窮極了的富翁
  • 第六章 尋找隱藏在身邊的快樂
  • 第七章 我們這裡還有魚
  • 第八章 保持快樂的自我催眠術
  • 第九章 多做白日夢有助於健康
  • 第十章 放鬆自己,過慢一拍的生活
  • 第十一章 培育幸福之花
  • 第十二章 友誼是我們生活中的OK繃
  • 第十三章 活在幸福當下,卻死在了明天
  • 第十四章 假如你有兩塊麵包
  • 第十五章 閱讀是一件漂亮的晚禮服
  • 第十六章 如何做一個樂觀主義者
  • 第十七章 讓恐懼和憂鬱見鬼去吧
  • 第十八章 該死的虛榮心
  • 第十九章 給無休止的欲望裝上開關
  • 第二十章 傷害別人你得到了什麼
  • 第二十一章 我們的美好婚姻
  • 第二十二章 人生重在行動,快樂重在執行
  • 第二十三章 要學著給自己找麻煩
  • 第二十四章 挖掘工作中的快樂
  • 第二十五章 親愛的,我有一本快樂之書
  • 第二十六章 他為何死於二十五歲
  • 版權頁
同書類書籍